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北理工机械学院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暨研究型课程评审会深入推进人才培养综合改革

供稿: 平博pinnacle体育平台 郝浩倩 摄影: 赵玉壮 编辑: 鄂嵋

    机械学院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课程建设研讨会暨研究型课程评审会于2017年11月10日在车辆重点实验楼报告厅成功举行。研究型课程建设评审专家组由教务处副处长林海教授、信息与电子学院仲顺安教授、光电学院周雅教授、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专家孙厚芳教授、机械学院常务副院长胡纪滨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张卫正教授等成员组成。机械学院院长姜澜、党委书记左正兴、副书记副院长范文辉、副院长宫琳、副院长席军强,院长助理鄂嵋、赵玉壮,学院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研究型课程、MOOC课程建设负责人,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任课教师等3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副院长冯慧华主持。

    会议分为《研究型课程责任书》签订仪式、学院综合改革第一批已启动研究型课程进展评审、第二批拟立项研究型课程开题评审、MOOC课程建设示范汇报,以及课程建设交流研讨等五个环节。
在签订仪式上,承担学院研究型课程改革任务的两批次11门课程负责人分别代表课程团队与学院签订了《研究型课程建设责任书》。《研究型课程建设责任书》明确规定了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建设任务与预期成效、考核评估方式以及条件保障等条款。全体参会领导、学院教师以及评审专家共同见证了签订过程。
    在第一批已启动研究型课程进展评审环节,薛庆、席军强、焦黎、赵振峰、陈潇凯、刘少丽、魏超分别代表《生产运作与管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制造工程学》、《内燃机原理》、《汽车学II》、《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坦克学II》等课程教学团队汇报了课程改革一年来所做工作与取得的阶段成效,并对下一阶段课程建设规划进行了详细介绍。学院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第一批研究型课程建设从2016年启动至今,各个课程组依托所在团队科研优势,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取得了各具特色的阶段性建设成果。

    如,《生产运作与管理》课程巧妙地结合了产品实际生产过程,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提取当前工业工程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开展项目驱动的案例式研究;《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讲授中结合日常生活场景与实例,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型大作业加深对课程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遵循OBE理念,构建了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实践类知识考核体系,增强学生对于复杂工程问题的定义、分析与解决能力;《内燃机原理》课程团队投入大量师资,结合特色科研项目引入研讨主题,综合运用学生面试、学生学术汇报等手段,大力推动考核方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汽车学II》立足于课程及学生特点,结合汽车行业重大需求与发展趋势,改革和更新教学模式;《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课程对标佐治亚理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改造升级传统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践动手、激发学生创造力,设计较为丰富的实际应用背景研究型作业;《坦克学II》课程紧密结合科研优势,突出实践环节,将课程知识点融入到研究型大作业、研究型实验等教学环节中。
    接下来,学院综合改革第二批拟研究型课程建设负责人薛庆、左正兴、卢继平、魏巍老师分别针对《工效学》、《现代设计方法》、《机械制造与装备》、《装甲车辆设计》等四门课程,围绕立项后课程的建设思路、工作计划安排、预期成效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

    与会评审专家分别对11门研究型课程的建设情况或建设计划进行了点评,在肯定了研究型课程总体改革方案与阶段成效的基础上,对课程建设的国际一流对标、OBE与ILOS理念的具体设计实施、考核与成绩评价方式优化、学生学习效果与学习投入分配方式跟踪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在MOOC建设示范汇报环节,来自学院机电科学基础部的赵自强老师做了《机械原理》课程MOOC建设经验分享报告,从机械基础类课程大规模网上在线课程应具有的特点、具体建设思路、相关素材及视频制作注意要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相关经验为其他与会教师开展MOOC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会议最后,研究型课程评审专家组、学院领导、研究型课程建设负责人及广大参会教师围绕会议内容,就研究型课程、MOOC课程、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建设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教务处林海副处长进行了总结发言。林海感谢机械学院在推动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工作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所起到的示范带动作用,希望机械学院能够再接再厉,进一步组织好、调动好广大教师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提升课堂质量与吸引力,为全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做出更大贡献。教务处将继续全力支持机械学院的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工作。
    本次研究型课程建设研讨会暨评审会实现了学院对前期研究型课程改革建设效果的有效评价,指明了下一阶段相关课程建设的关注重点与持续改进方向,交流了特色课程的建设经验,会议的顺利召开将对学院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稳步推进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审核:左正兴 冯慧华)